沪深300今年这么好,为什么没有All In?
北京这个周末终于落下第一场雪,遥盼丰年,美不胜收。
今天聊聊来自微信群里的一个问题。
1
今年的收益也就这样,不如直接买沪深300?
非常具有代表性,也反映了大家目前的部分情绪。我们来拆解一下。
沪深300,为什么今年这么猛?
2019年除年初有一波基于估值修复的行情之外,剩下的时间里市场对整体经济环境依然悲观,主要的内外部资金都在拥抱所谓的核心资产(业绩优良、确定性的大公司,也是50和300的主要成分股),这确实会导致沪深300和上证50今年有不错的表现。
任何品种,在阶段时间里都会有阶段性的表现。
股票类资产长期是收益率最高的品种这句话,是放在一个足够长周期范围内才有效的。
我们的目标会更长远一些,之前也写过,资产配置的意义在于平衡风险,控制资产的整体回调。
在完成了多个关联性较弱的品种配置后,我们在2018年做到了-8%的收益,在上证指数全年跌了-33%的大环境下。
沪深300今年表现好的另一个原因比较巧合:2018年底是这两年的一个V型大底,刚好在这个时间点开始反弹。
如果在18年只买沪深300,全年成绩会是-26%。
我们换个问题:有没有机会始终只买最优资产?
我们在很多媒体(比如头条)上经常看到这样的投资案例:
一位大师,2014年开始主要打新各类P2P,每次薅羊毛30%以上,多次周转后年化超过100%;
2015年初进入股市,上半年赚得盆满钵满,成功逃顶;
开始在北上广买房子,930限购之前再次赢取超过100%收益;
2017年开始布局蓝筹股,并在区块链ICO中再次斩获颇丰;
2018年。。。不好意思,2018年没有任何资产表现好,所以这位大师钱都放余额宝,然后去海岛晒太阳了。
不知道大家对这样故事的真实性如何判断,但即使确实有精通全类别资产的大师出现,上述的收益率也是可疑的,资金到了一定体量,在不同资产之间的切换损耗巨大,这类故事中没有任何体现,更像是在为一些非蠢即坏的投资课程带货。
始终追求最优资产,希望每次选择机会成本都可以最大化,本质是希望自己可以预测未来。
预测未来,常识上是超出人的能力范围的。
普通人一生可以精通一到两项大类资产投资,其实已经非常受用,足够抵达财务自由的彼岸了。
问题进一步收敛:有没有机会每年都跑赢最强指数?
非常遗憾,答案同样是:不、可、能。
我们来看看近10年最强指数的涨幅:
2009:140%
2010:34%
2011:0.12%
2012:18%
2013:102%
2014:67%
2015:81%
2016:9.54%
2017:29%
2018:-18%
2019:28%(当前的沪深300)
无论是配置指数(需要每年切换至最佳品种),还是持有个股(要求极高的选股和操作水平),如果可以持续每年跑赢最强指数,成为首富看起来难度并不大。
这显然也是与常识相悖的。
所以比起单一品种,低关联性多品种的组合配置,确实是更理智、更长期和更能穿越周期的选择。
那这样的选择,要求什么样的操作呢。
2
成功投资最需要的操作是等待
我们再来看看这个问题被提出的大环境。
11月过去,今年最后一个交易月到来。
年初的行情早已远去,长达7个月的低位震荡让人窒息。
MSCI带来的增量资金效应,被机构锁定利润的抛售和外部环境因素完全抵消。
连续三周下跌,目前所有指数的趋势都非常艰难。
就这样了吗?未来还会有牛市吗?上证3000点是不是会永久下去了?
也许没这么悲观。
即使中证500这样我最喜欢的高弹性品种,
从2012年10月2704.37到2015年6月的11616.38的5倍之旅中,
同样是跌多涨少的:低位震荡了大概21个月,才开始了连续10个月的大涨。
投资最重要的素质是耐心,因为赚大钱的过程中,
需要做最多的事,是等待。
等好行业里面出现可以下手的好公司,
等好公司、好品种的好价格出现,
买入后,等待大环境走出低谷,业绩成长兑现你的判断,
等利润的闪电劈中,第一次。。。到第 n 次。
拿着钱等,或者拿着货等。
等冬去春来,
等雪融花开。
慢慢变富,才是所有成功投资的共同归宿。
期待多年后的某天,我们亲历漫长旅程,抵达彼岸后一起把酒言欢,
轻松笑谈起沿途风景,不过昨日种种。
3
每周收益
截止至191201,今年累计收益率7.52%,同期沪深300收益率27.17%;整体持仓收益7.03%。
本周买入一格传媒ETF网格,一格全指医药网格。
投资周报上一期,聊了一下进击的拼多多:
在微信好物圈「人生是滚雪球」会定期更新硬核财经资讯,欢迎点击关注。
今天发行的两支转债,烽火转债和克来转债,均建议顶格申购。
可转债打新是一种高胜率和高周转的捡钱方式,点击「阅读原文」看可转债打新手把手教程,文中有附带的福利开户指南。祝愉悦。